冬季,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个“坎儿”。研究表明,冬季人体的平均收缩压比夏季高12毫米汞柱,平均舒张压比夏季高6毫米汞柱,且气温每下降1℃,收缩压上升1.3毫米汞柱,舒张压上升0.6毫米汞柱。同时,冬季的血压波动也明显大于夏季。
引起高血压的原因
1、遗传性的高血压病,常见于中老年人中。中老年易患高血压,其中40%以上的人父母有高血压病史;父母无高血压,子女患高血压机率为只有3%。老年人群中60%以上患有明显的心脑血管病,其中由高血压引起的相关性心血管病占绝大多数。全国每年有150万人因高血压引起脑中风。
2、超重和肥胖是易患高血压病的重要原因。肥胖不但可以引起高血压,而且也易导致冠心病、胆囊炎、关节炎等诸多全身性疾病。肥胖者多数嗜睡、胃口好,易形成恶性循环。减轻体重的有效方法是有规律地参加运动,适当控制饮食。
3、情绪不稳定的人也易患高血压病。情绪激动、精神紧张的人,脾气暴躁,办事总爱瞻前顾后、反复思虑又难以下定决心以及过于焦虑、从事脑力劳动和精神高度紧张的人,容易罹患高血压。此类人群如患高血压,药物治疗疗效往往欠佳。
4、吸烟和长期饮酒,也是高血压病的主要患因。吸咽是高血压、冠心病最显著的危险因素。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心率增快,血压增高。精神紧张和A型性格吸烟者,心血管意外事件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比正常人高2—4倍。另外,近年来证实,长期大量饮酒,尤其贪杯易醉者,常常合并高血压、肥胖、高血脂和高血糖。
5、饮食中摄入过多的食盐,更容易患高血压病。北方人易患高血压,其原因之一,与饮食过咸有关。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,吃得过咸会导致机体钠盐过多,血管阻力增加,心血管负担加大,促使血压升高。
冬季气候严寒,寒冷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,肾上腺素分泌增多,小动脉痉挛收缩,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含量增加促使血栓形成,容易引起卒中,所以更要做好血压测量工作,注意血压变化,充分掌握自己的血压状况,避免血压升高。
需要注意的是,血压并不是稳定不变的,会因体位、时间差异等有所不同,所以应定时测量,准确记录,既能让自己准确掌握血压状况,也可供医生开药时参考,如果血压波动过高,应该及时找医生咨询。冬季,高血压病患者测量血压的时间最好是在上午的8~10时。
二少:少盐少脂,戒烟限酒
减少盐分的摄入,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。减少饮食中脂肪的量,尤其是动物脂肪,如肥肉、肥肠等,应控制在40~50克/天。减少膳食热量的摄入,避免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比例失调。严格戒烟,限制每日饮酒量,嗜烟、酒有增加高血压并发心、脑血管病的可能,酒还能降低病人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反应性,因此对高血压患者严格要求戒烟,限酒,高血压严重者最好戒酒,一般患者忌烈酒。
三忌:忌饮食紊乱
有些老年高血压患者,对饮食并不注重,有时晚餐大吃大喝,导致胃肠功能负担加重,既影响睡眠,又不利于血压下降。因此饮食应规律,做到一日三餐,定时定量,食物应清淡,应吃易消化食物,多吃具降压、减脂功效的食物,如黄瓜、山楂、香菇等。多吃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,如鱼、牛奶、瘦肉、豆制品等。
四平:安稳入睡
人的喜怒哀乐,都容易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或紊乱,使人难以入睡,影响睡眠,甚至造成失眠。因此,睡前应尽量避免大喜或大怒,大悲或大忧,情绪平稳最佳。如果由于精神紧张或情绪兴奋难以入睡,可采取仰卧式,双手放在脐下,舌舔下腭,全身放松。口中生津时,不断将津液咽下,几分钟后便可进入梦乡,或者通过改善周围环境使自己得到最高质量的睡眠。最好在睡前适量饮水,因为水量过少,会使血液粘稠度升高,血压不稳者易引发脑血管等疾病,因此睡前心情平和,适度饮水,有利于患者的睡眠和健康。
五节:娱乐有节
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,睡前娱乐活动应有节制。如下棋、打麻将、打扑克等应限制时间,一般以1~2小时为宜。娱乐时应控制情绪,不可因输赢红脸赤颈,过于认真或激动都会使心肌收缩加强,心输出量增多,全身小血管收缩,使得血压波动,极易引发意外的发生。
许多老年人喜欢晚饭后端坐在电视机前直到上床睡觉,这是很不好的习惯,久坐一来会影响睡眠,二来会引发糖尿病高血压的患病率,因此应控制看电视时间,不宜长时间观看,也不宜观看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。
六度:运动适度
即使在寒冬,也依然建议高血压患者坚持锻炼,但应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适量选择慢跑、步行、太极等运动方式,每周3~5次,每次20~30分钟为宜。晨练应在太阳升起后进行,一注意防寒保暖,二适度适量,三切莫忘记服药后锻炼。
适当散步可以加强身体代谢能力和血液循环,有效降低舒张压,缓解动脉硬化病,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。冬天的运动量应该比夏天少,避免过度劳累,保证充分休息,以免引起血压波动。
七药:遵医嘱用药
治疗高血压提倡小剂量、联合用药,以获得最佳疗效而使副作用达到最小,之后再根据病情逐步增量。较之单药治疗,联合用药的疗效高,不良反应少。高血压患者应定时服用药物,切忌突然停药或减量,血压指南提出的原则是“降压要达标”,一般高血压患者,控制血压小于140/90毫米汞柱,合并糖尿病者血压控制小于130/80毫米汞柱,合并肾病患者应控制在小于120/80毫米汞柱,有些患者自认为感觉血压好了便不再服用,这是错误的认知,血压任何波动应该先及时和医生联系,再遵医嘱用药。宜选择长效降压药物,使血压在二十四小时处于稳定范围内。
八慢:慢起慢坐
早晨醒来,应先在床上仰卧几分钟,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张力,避免因为体位变化引起的头晕。随后慢慢坐起,静坐后稍微活动,再下床,这样血压不会有太大波动。
专家解释,通常情况下,人的体位改变,由平卧转为站立时,受重力影响,血液滞留在腹部及下肢,血压会有所下降,一般收缩压会下降5~10毫米汞柱,但如果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血管舒缩调节功能不良,就会导致血压下降得更多,达到甚至超20毫米汞柱,出现明显的低血压症状。近年的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,体位性低血压与卒中、心肌梗死等密切相关,因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。
温馨贴士:高血压须防“血压晨峰”
其实人体血压在一天当中是呈昼夜波动的,早晨最为明显。一般来说,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,清晨收缩压平均升高14毫米汞柱,甚至可上升80毫米汞柱,这种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现象,被称为“血压晨峰”。
因此,建议高血压患者应在晨起6~10点之间测量血压,血压应该在135/85毫米汞柱以下。同时,养成晨起就服降压药的习惯。
来源:网络
评论